在這個經濟不富裕的世代,每個人都懂得的「儲蓄」,已經變成最簡單也最難做到的理財方法,對20幾歲的我們而言,要達到心目中的理想存款,似乎隨著物資高漲、普遍低薪而離自己越來越遠。但我們必須改變悲觀,將小確幸轉向這些有用的理財觀念,30歲前完成自己的財富夢想或許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。
1.
將薪水、花費以「年」的方式計算
當我們以「月」來計算收入,容易因為數目不大,而喪失我們對金錢的「有感」程度,試著將薪資以「年」計算,能更輕易發現自己的理財缺失。例如:一個月薪資3萬元台幣,一個月存5千元,聽起來不多,但一年就可以存下6萬元,5年就可以至少存下30萬;同理,若是一個月花費5千元置裝,5年就花掉至少30萬元,而這些衣服你確定明年後還會想穿嗎?
2.
將收入劃分為4等分,存入3個不同的帳戶中
將薪水分為4等分存入3個不同的帳戶中,例如:A. 1/4 急用帳戶-必要的事件可供挪用的金錢,例如:生病、繳稅。B.2/4一般帳戶-供應日常開銷、玩樂的開支。C.1/4儲蓄帳戶-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會動用,只存入、不提領的帳戶。有效幫助你規劃財務,也會讓你在過度花費之後會產生一種「罪惡感」,動用了計畫中不該支出的金錢,警惕自己下個月必須節制開銷,並將空缺補回。
3.
不是為了存錢而儲蓄,應該是為了投資
比起定存微薄的利息,用既有的錢幫自己賺進更多的錢。如果可以的話,將帳戶裡的金錢挪用一小部分進行小額投資,可以先詢問父母的意見,或有經驗、可以信任的人,比起30歲才開始接觸股票、基金的人,20幾歲的你,可以比別人更快達到理想中的存款數字,這也是大部分富人的致富方式(當然一切還是要先審慎考量,量力而為)。
4.
在沒有理想的收入以前,多貴的行頭都不代表你的價值
這20幾歲這個年紀,我們容易受到社群媒體影響,甚至同儕間的相互比較,都會讓我們在「炫耀性商品」中迷失自己,服飾、手機都必須跟上潮流。當然,在不影響日常開支、不負債的狀況下,買好東西犒賞自己是一件很棒的事。但當你必須刷卡分期付款買一個包包,或是為了一雙鞋剩下的日子只能泡麵果腹,不僅沒存到錢,在他人眼裡也只是徒有虛榮而已。多年後你會發現不如省下這些錢投資自己,或是等到收入更穩定,買一個更雋永的單品。
5.
想要多少薪水=你自己有多少價值
除了儲蓄之外,賺更多的錢是增加財富最直接的方式,而想要自己在市場上更有價值,我們就應該多投資自己,空閒的時候閱讀,或是盡量參加講座,不要錯過公司提供的各種進修機會,當你能夠勝任更多工作,精進自己的才能,便得以獲得更多升遷機會,即使跳槽也更有本錢與新公司談薪水,甚至轉換跑道、工作之餘兼職,都能增加賺錢的機會。
6.
和理財有方的人成為朋友
身邊5個最要好朋友的平均值=你這個人,朋友對自己的影響力非同小可,多與欣賞的人談話、分享看法,耳濡目染、相互學習之下,你也會漸漸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,開始遵循他們的生活方式,進而讓自己成為理想中的人。